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» 学院新闻

学院召开“十四五”总结暨“十五五”规划专题研讨会

作者:陈悦        发布日期:2025-07-06   浏览次数:

7月2日,学院召开“十四五”总结暨“十五五”规划专题研讨会,邀请学校发展改革处处长、“双一流”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夏显力教授到会指导。学院领导班子成员、全体教授委员会委员、各系室主任及科级干部40余人参会,全面梳理总结“十四五”规划实施成效、深入研讨“十五五”事业发展蓝图。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徐三友主持。

会议现场.jpg

夏显力结合学校“双一流”监测数据以及学院前四年的核心指标完成情况,全面梳理了学院“十四五”期间各项工作完成进展并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分析评估,对学院过去四年在学科建设、科研创新、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。与此同时,他通过多维数据分析,提出学院当前面临的三大核心挑战:一是顶尖人才储备不足,战略科学家引领效应尚未形成;二是有组织科研程度偏低,缺乏国家级大团队、大项目、大平台支撑;三是学科交叉融合机制不健全,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有待提升。精准把脉发展现状为学院科学谋划未来提供了关键依据。

围绕“十五五”时期学院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、新挑战与新形势新要求,夏显力深入剖析了国家发展战略、高等教育改革动向以及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对学院提出的新任务。夏显力就学院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工作分享了几点思考:既要深刻认识国际格局调整、国家战略叠加、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对高校带来的机遇挑战,还要深刻把握我国高等教育以及学校事业发展态势,对学校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进行充分研判。在此基础上,他对学院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提出了几点建议:一是在纵横向的比较中进一步厘清学院的战略目标与定位;二是从学校学科建设整体谋划中找准学院的发力点。立足“十四五”期间面临的困难与挑战,进一步实施“人才强院”攻坚计划,建立“领军人才+创新团队”培育机制,构建梯度合理的人才矩阵;围绕种业振兴、智慧农业等国家需求,结合学院优势核心学科力量,打造创新引擎,组建跨学科攻关团队;进一步构建“学科-产业”协同体系,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率提升。

徐三友在总结发言中表示,夏显力教授的报告为学院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。他强调,规划编制工作需把握三大原则:目标定位要体现“高度”,对标生物学A类高校院系制定量化指标;任务设计要突出“精度”,还需进一步细化人才引育、平台建设、社会服务等专项方案;实施路径要增强“力度”,建立动态监测与调整机制,确保规划落地见效。他表示,下一步学院将组织开展“学科建设大讨论”,凝聚师生发展共识,确保规划科学性、精准性及可执行性。

会后,与会人员就具体发展路径展开研讨,教师纷纷表示,此次会议既客观总结了“十四五”成绩,又清晰指明了“十五五”方向,为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!

编辑:陈   悦

审核:徐三友